当前位置:首页 |
|
对于区人民医院而言,对口帮扶贵州省贫困县县级医院——施秉县人民医院,既是政治任务,又是公益行动。2016年6月以来,区人民医院本着“干实事干好事干真事,突出重点,分步实施”原则,将帮扶工作做到实处,取得显著成效。
千里之外的施秉县人民医院当务之急需要什么?未来发展需要什么?帮扶工作启动之初,区人民医院管理层实地考察了施秉县人民医院,并在两院多次座谈后,帮扶工作定位在学科帮扶、医疗帮扶、管理帮扶、造血帮扶和物质帮扶上,并且力争实现“带泥移植,立栽立活”。
2016年年底,区人民医院就帮助施秉县人民医院实现了重症医学科、新生儿科从无到有,并赠送了价值130万元的仪器设备。按照施秉县人民医院发展需求,区人民医院今年又帮助他们新建了康复科、感染科,提升建设检验科。
医疗无小事,ICU是关乎危重病人生命的最后希望之地。在帮助施秉县人民医院建设ICU的过程中,每一台设备的摆放、检测,各项操作规范、工作流程的制定和执行,区人民医院派出科主任、护士长全程给予了周密安排,并且每月派驻高年资医护人员蹲点,指导帮助开展科室工作。ICU顺利开科的当天,施秉县人民医院就有效抢救了4例危重病人。截至目前,该院已抢救重病患者111人次。
新生儿科成立之前,施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几乎没有接触过新生儿患者治疗工作。于是,从物品、药品准备,各种仪器使用、吸痰操作培训,到各类病症诊疗、护理,对口支援的临安医生言传身教、规范流程,保障了新生儿科顺利开设。如今,新生儿科8张床位使用率很高,施秉县的新生患儿在当地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,不用再冒着风险送到100公里以外的黔东南州里的医院就诊。
“输血帮”还需“帮造血”。区人民医院除派出骨干医生轮流驻扎施秉县人民医院,帮助临床诊疗、手术示教,并以小讲课、疑难病例讨论等各种形式培训医务人员外,对来临进修的施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实行“一对一”带教。为让进修者心无旁骛,区人民医院提供免费食宿,并给予进修人员每人每月补助800元生活补贴。2016年9月至今,已有44名施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临进修学习,提升专业能力。
“带泥移植,立栽立活”,外在的助力快速变成内在的能力。帮扶工作开展之前,施秉县人民医院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几乎为零;现在已有医生能够在腹腔镜下成功进行异位妊娠、卵巢及子宫肌瘤剥除术、子宫次全切除等手术。去年3月,施秉县人民医院医生为一名妊娠16周患者摘除重达6公斤的巨大子宫肌瘤,并保住了子宫。这样的手术,在贵州省尚属罕见。
医疗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疗效,得到患者信任。与2016年相比,2017年施秉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次增加9.1%;住院人次增加20.5%;手术台数增加37.7%;业务收入增加30.53%。面对一个个数据、一个个得到良好治疗的病例,施秉县人民医院院长欧阳业凡充分感受到了医院的发展。“从学科建设发展、医护人员能力建设到医院管理,临安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是全方位和高效的。”欧阳业凡说,“这是真诚的高质量帮扶,真是帮到了紧要处、扶在了民心上!”
腾讯微信
腾讯微博
新浪微博
新华微博